乐天堂fun91-击剑小明星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

国际足球 31℃ 0

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男子花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引起了全场观众的注意,年仅11岁的姜鑫瑞,以犀利的进攻和沉稳的防守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摘得银牌,站在领奖台上,他稚嫩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,手中紧握的不只是奖牌,更是他击剑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成长。

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。”姜鑫瑞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道,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“站在剑道上,我知道只能靠自己,必须全力以赴。”这番话出自一位少年之口,显得格外有力量。
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一次偶然,三年级时,学校开设了击剑体验课,他第一次拿起剑便爱上了这项运动。“我觉得穿上击剑服特别帅,而且这是一项需要智慧和勇气并存的运动。”姜鑫瑞笑着说,在父母的支持下,他加入了当地击剑俱乐部,开始了系统训练。

初学击剑的日子并不轻松,每天放学后,当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时,姜鑫瑞都要赶往俱乐部进行两小时的训练,基本功练习枯燥而艰苦,一个简单的弓步动作就要重复上百次,往往练得双腿发抖,汗流浃背。

“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,想放弃。”姜鑫瑞坦言,“但每次想到在剑道上交锋的刺激感,我就又坚持下来了。”

这种坚持在一年后开始见到成效,在去年举行的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中,姜鑫瑞首次参赛便获得第八名的成绩,虽然名次不算靠前,但这次经历让他真正体验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。

“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时,我紧张得手都在抖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但当我站在剑道上,戴上面罩,全世界仿佛就只剩下我和对手,那一刻,我明白了教练常说的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是什么意思。”

今年的全国锦标赛前,姜鑫瑞加大了训练强度,每周六天,每天三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他从未抱怨,他的教练李明表示:“姜鑫瑞最大的优点不是天赋,而是他的专注和自律,他明白击剑是一项个人运动,场上没有人能帮你,所有决定和行动都必须自己负责。”

这种认识在比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,在全国锦标赛的四分之一决赛中,姜鑫瑞遭遇了卫冕冠军,在先失两剑的不利情况下,他没有慌乱,而是及时调整战术,连续得分,最终以一剑优势险胜。

击剑小明星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

“那一刻,我真正体会到了自信的力量。”姜鑫瑞说,“我相信自己的能力,相信平时的训练不会白费,即使落后,我也告诉自己不能放弃,因为场上只能依靠自己。”

半决赛中,姜鑫瑞再次面临挑战,对手比他高大强壮,力量上占据明显优势,面对这样的局面,姜鑫瑞灵活运用脚步移动和假动作,避开正面力量对抗,以巧取胜,这场胜利让他成功闯入决赛。

尽管在决赛中惜败于一位经验更丰富的选手,但姜鑫瑞的表现已经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和对手的尊重,他的每一剑都充满智慧和勇气,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。

赛后,姜鑫瑞的对手主动走过来与他握手,称赞他的表现。“他告诉我,我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击剑运动员。”姜鑫瑞说这话时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,“这比赢得比赛更让我高兴。”

姜鑫瑞的成功并非偶然,他的母亲告诉记者,击剑带给儿子的不仅是奖牌,更多的是性格上的成长。“以前他有些内向,缺乏自信,通过击剑训练和比赛,他变得开朗自信,遇到困难不再退缩,而是主动寻找解决方法,最重要的是,他明白了许多事情必须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。”

这种成长在姜鑫瑞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所体现,他的老师注意到,自从练习击剑后,姜鑫瑞在课堂上更加专注,做事更有计划性,与同学相处也更加自信大方。

“击剑教会我如何面对压力,如何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。”姜鑫瑞说,“这些不仅在比赛中有用,在考试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。”

对于未来,姜鑫瑞有着清晰的规划,他希望在明年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,长远目标是进入国家队,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。“我知道这条路很难,需要付出更多努力,但我已经准备好了,我会一步一步向前走。”

姜鑫瑞的故事只是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,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深入,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获得成长,击剑作为一项传统而又现代的体育项目,正在培养着新一代青少年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性格。

体育专家指出,个人项目如击剑、网球、体操等,能够特别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性和应变能力,因为这些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场上独自作出决策并承担后果,这种体验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价值。

当姜鑫瑞脱下击剑服,收拾装备准备离开体育馆时,他看上去又变回了一个普通的11岁男孩,但那双经历过比赛洗礼的眼睛,却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芒,他知道,手中的银牌只是开始,未来的剑道上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去面对。

击剑小明星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

“每次比赛都让我变得更强大,更自信。”姜鑫瑞背起剑包,语气坚定地说:“无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,我都会记得在剑道上学会的道理——只能靠自己,必须全力以赴。”

评论留言

暂时没有留言!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